近年来,苹果手机、电脑、iPad、iMac等产品,凭借出色的产品体验与独特的系统,在中国乃至世界的各种电子产品领域独占鳌头。一项来自美国研究机构的报告显示,苹果手机的销量只占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20%的份额!却取得了全球智能手机盈利中的90%左右。这样就能看出广大果粉们为了苹果的产品,承担了怎样的高价!
iPhone无疑是当今世界上最成功的的手机产品,正所谓“一人得道,鸡犬升天”苹果公司的其他产品线也跟着一样水涨船高,声势浩大的苹果产品,除了在稳定了自己“高端”的产品定位,似乎也成为了一些政客的工具。在2016年1月份,当时还是候选人的美国新一任总统特朗普在出席某个集会时表示,如果他成功当选美国总统,将让苹果把设在中国内地的iPhone、iPad、iMac等生产线,全部搬回到美国来生产,借此来重振美国本土制造业。
随着特朗普的选举成功,近期苹果产品生产线被召回美国事件再一次发酵,12月7日晚,富士康发布一份声明表示:“虽然潜在投资的范围尚未确定,但在我们将在公司领导层和美国相关官员进行直接讨论后,公布任何计划的详细信息。”不过针对此次讨论,富士康并没有明确指出是由哪位人员来出面和美国相关官员来完成,目前可能正处于讨论中的阶段。但是就合众国新任总统特朗普的近期行动来看,似乎正在着手开始向这件事情发力了,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川普”的火能否真的借由苹果烧到果粉身上?
“美国制造”会更贵?迁厂带来的影响
在此前的放出的讯息中,苹果公司并未明确自己的态度,我相信再进行与美国本土充分的协商之前,苹果公司的“出柜掌门人”库克也不敢将自己态度摆放的过于激进或是保守,作为苹果产品的最大购买地,中国的消费者大多对“苹果美国本土制造”抱着相当悲观的态度,认为其实现美国本土制造之后,就意味着旗下手机和平板电脑产品的价格增加。
价格的增加源于制造成本的增加,迁厂美国的所带来的人工成本增加也是必然且不可避免的,建厂以及各种税务,最终也会负担在消费者身上。就目前得到的消息来看,富士康对在美国建厂继续代工苹果产品的意向十分感兴趣,但是很难说这是一件好事。
深知自己处于转型的十字路口的富士康,反而需要降低对苹果的依赖,尤其是苹果处于下行的风口,高度依赖苹果会存在巨大的风险,因此富士康一直在积极协助来自非苹果的智能手机客户,增加他们的产品销量,并打算将电子白板作为另一个业务支柱增加来自更多非苹果的收入,与此同时,富士康之前收购夏普与接盘诺基亚品牌,进军服务器和存储市场扩张,自主开发机器人、极布局大陆线上金融业务等等,都与它自身的转型焦虑相关。
库克曾经说过,对待全球供应商时,必须侵略性十足,在苹果供应链背后,许多供应商因为苹果而辉煌,也因为苹果的供应链策略而倒下。比如很早之前台湾的触控屏幕制造商宸鸿长期为iPhone与iPad生产屏幕,而业绩股价扶摇而上成为触控屏幕领导者,但当后来苹果滋生不安全感推行多供应商策略,将订单分散到夏普、东芝、LG、三星等供应商时,使得宸鸿股价暴跌。这类案例还有很多。可以说,苹果对供应商的策略奉行了库克侵略性十足的作风。
特朗普将苹果召回美国本土生产,说白了就是要重新振兴美国制造业,而富士康也可以通过这一契机来向美国学习很多先进的研发经验,但是“川普”大叔的后续动作是什么,也是未知数,究竟是互惠双赢,还是互做跳板,还尤未可知。
现在唯一能够确定的是,如果将以苹果为代表的各种美属科技产品迁回美国本土生产,其回迁厂商的产品价格势必会有一个增长,涨幅其实是不确定的,因为在美国对回迁厂商的政策没有切实落地的时候,谁也不能妄加评论,但是人工与库房占地和国内海外产品入关的相应费用,确是不能避免的。
而对国内厂商来说,或许并不是一件坏事,如果此番“川普”大叔事成,将会给我国内起码是手机产品带来更好的销量,因为iPhone价格的增长势必会让一些“囊中羞涩”的消费者望而却步。那么苹果会为了美国政策的优惠而放弃一部分市场么?美国新总统究竟为什么这么急切的做这一切?
“川普”振兴美国制造业 究竟为什么这样做?
尽管特朗普还没有正式入主白宫,但美国制造业似乎已经出现了复兴的势头。特朗普一直在努力游说美国制造业企业将工厂留在或者迁回美国本土。那么他究竟为什么这么不遗余力,甚至说“急迫”想要做成这件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国近几年的经济形势问题,主要分为以下三个主要问题。
1.美元地位下跌:美国经济下滑,第一季度经济增长速度创下两年来最低。受经济数据的影响,美元便持续走低,惨刷八个月的低位。美元地位下降,意味着美元贬值,世界各国纷纷减持美元外汇储备。
2.经济衰退、企业生存困难: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美国制造业指数连续下滑,加之美元走低使美国的产品出口价格更昂贵,降低了其它国家对美国产品的需求,出口受到打击。
3.失业人数增加:失业人数上升,经济收入减少,整体购买力也会下降,直接影响零售业的发展。
美国制造业就业率在1979年达到最大,接近2000万,随着制造业自动化率提高和向更低廉的海外劳动力市场转移,流失约800万就业岗位。低廉的人力成本与材料产国临近的运输成本降低,给了例如印度,泰国等发展中国家提供了良好的浮华场所。2001年经济衰退后,包括我国在内等新兴市场竞争力加强,加速了美国制造业就业岗位流失。上面的三个原因基本就是美国想重振制造业的基本理由,那么美国的“再工业”之路是否是真正可行的道路呢?
振兴美国制造业是否可行 川普大叔前路渺茫
重振制造业也好,制造业回归也好,再工业化也好,对于美国来说,都是不现实的事情。笔者拙见,这位美国的新总统,“川普”大叔就算取得一时或局部的成功,最后也不免要失败。现阶段的美国,除了攀升科技树、生产更高端的产品,以及转向设计和服务业之外,其他路数的手段都非常困难。就目前而言,他们丢掉的制造业职位,基本回不来了。
然而有的人总强调中国近年来人力成本上升,还声称美国能依赖页岩油和工业机器人重振制造业雄风。然后这一次油价大跌,页岩油总算是不提了。但工业机器人和自动化设备还常常被人提起。首先大家要明白,美国既没有成规模的工业机器人厂商,也没有培育这种厂商的土壤。如果都是要买外国的工业机器人来用,美国相比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的优势又在哪里?难道美国能买,印度,越南等新兴代工国家就不能?
五至十年以前,贴片电路生产、检测、维修设备还都是进口的。如今大部分都国产化了。工业机器人也一样。笔者估计,预计在短期之内大部分也会国产化。工业机器人本身的供应链基本都会在中国。用户大部分也在我国。高效出产的同时,还将进行相当大程度的自行消化,还有什么是比这更加优秀的代工环境呢?
业内当然也有不同上述观点的论调,认为在以后我国的人工成本持续增长,会影响海外厂商在国内进行代工,声称国内的人力成本优势已经不在明显。笔者不知道,那些说我国人力成本优势已经不明显的人,有没有算过,在中国,除了互联网产业,年薪15-20万是不错的工资水平。而在美国3万美元只能雇来最最初级的工程人员。中国15-20万年薪的工程师,在美国恐怕要6-10万美元年薪。这个差异并不只在个体,而且数目也着实不小。更不要说,中国的工程师人才供给量还数倍于美国。
综上述原因,笔者认为,美国的制造业要想在10年内时间重振,是不现实的事情,苹果等企业制造厂迁美也却也不是不可能,这取决于美国国家方面对其优惠政策的态度,消费者对苹果产品的审美疲劳已经初现水面,而在此时将产品成本提高,势必会带来大规模的用户流失。
笔者认为,苹果不会仅仅为了“川普”一句振兴美国制造业就迁厂回国,而这句话背后给出的优惠政策,确是其问题的关隘所在。资本主义社会,“唯利是图”很正常,大家都是拖家带口的,谁也不想一步错,步步错,资本家的爱国主义情怀,或许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之上的。但是笔者还是希望,在多方权衡利弊之后,他们能给出一个令消费者满意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