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比三季度业务数据,发现TCL海外和中国的市场份额是对调过来的,这样的数据变化是一个什么样的原因,这种变化健康吗?第二个就是大家都在讲无人新零售,TCL这边有在尝试吗?
王成总:第一个问题是跟我们彩电的业务相关的。我觉得我们多媒体的海外业务增长的空间仍然非常大,大家看到我们在越南、泰国、菲律宾这些国家市场份额还行,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拥有三十多年历史的品牌,表现可以更好。对于欧洲的业务我认为是同样的道理,欧洲的市场单纯从数量上来看也是4000万台的大市场,我们做的量其实不算多。再说印度、非洲,实际上在这些国家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中国市场,从市场容量上来讲我觉得很难有一个大的增长,相比起来我们肯定会把在海外业务上的经营,作为我们规模增长主要的着力点来做,这个是符合我们公司的战略策略的。再加上我们有华星上游的屏幕资源,这也对我们自己做海外市场是非常有利的保障。未来11代线,在2019年3月份就会投入到量产,逐步的产能爬坡,体量提升,这样也可以给我们在大屏幕、大尺寸上也会提供非常多的助力,这也是多年以前我们公司垂直一体化的策略安排和结构。在美国大家看到我们的业务增长跟垂直一体化也是离不开的,所以我们对做海外业务也非常有信心。
关于无人零售,实际上它是一个商业应用下的新场景,包括人脸识别,快速的无现金,没有卡的结算。这会对整个商用零售设备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在设备上这方面我们有专门的部门也在做这方面研究工作。另外一个角度我们TCL有一个创投公司,也是我们集团下的,在过去的这几年他们也做了很多这方面的投资,据我了解应该在去年也投资了无人零售新兴的企业,这都是有过公开报道的。
----------------------------
面对国内这么艰难的市场,您觉得有什么样的压力和具体的要求?集团的领导对TCL多媒体的要求,会不会觉得比较有压力?
王成总:不光是国内市场,包括国外市场,像消费电子的产品,一方面是技术的更迭,另外一方面尤其跟上游相比也是一个大的重资产运营的特点,多媒体在整个集团里承担的责任也是很重要的,不仅仅是要建立中国乃至全球的品牌形象,同时还要肩负着能够将更多的上游的华星的屏幕销售的责任,不是说光卖给多媒体,还卖给很多客户,但是我是首先要承担这个责任的。从这两个方面来讲肯定一直是有压力的,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虽然获得了一些成果,但是这个成果一个是要珍惜,再一个不能自大。如果我们觉得在一个状态下非常从容不迫,那就是要到顶点了,在这个时候一定要想着我再改点什么,再变点什么。
----------------------------
李董会给TCL多媒体具体的数字要求吗?
王成总:数字的要求当然有,我们每年都要报预算,预算的数字肯定要都经过我们集团的预算委员会来批准,我们也是在去年的11月份给集团做了这方面的汇报,把未来三年经营财务上的结果做一个汇总。除了财务上的结果以外,还有关于我们品牌地位,关于我们产品领先的成果,还有很多其他方面。
----------------------------
李董的管理风格是否是比较精细化的?
王成总:其实这个倒并不是说李董要做得很精细化,而是我们本身在内部经过这么多年的经营,集团对下属产业有一套管控的逻辑,在这套逻辑下所有的企业都是根据这套逻辑去做,最后都要上报到集团的预算委员会,包括李董在内会进行讨论,讨论之后批准,批准之后按照预算来执行,每个月要回顾。每月大概10号左右就要跟老板交一次卷子,考试考得怎么样,集团的领导就会看哪里做得好,哪里还要再改善。这个压力不是在某一个时间点上,实际上是持续的,做企业经营就是这样的,没有任何情况可以掉以轻心。
----------------------------
TCL在智能家居这方面还没有看到特别成形的工艺突破,像三星、LG现在都在讲智能家居,他们有很多成形的解决方案出来,在这方面集团是怎么考虑的?
王成总:TCL在IOT物联网方面进行投资,时间非常早,早到我个人都觉得有点太早了,因为太早的话就没收益,我觉得在这个业务上我们大几个亿也投进去了。但是我们需要想想把设备连起来能干什么?我在展会上搭的场景下实验了一下,觉得体验还是不错的,比以往有很大的改进。我觉得这套东西应该讲过往这些年,特别是三星都会在各种大的秀场展示,但是很遗憾,也不见得能够有实实在在的应用场景,
我觉得这个有两个机会,一个原来大家的习惯是用手机去控制,手机上装一个超级APP,把东西全连起来,往往超级APP的设计,是不是从消费者的角度去出发去设计,这是非常重要的要素。而且现在基本上大家都用声音来管理,今天讲的人工智能很大程度上也是在说用声音去管理,这会是一个更自然的交互方式,会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应用场景,从GUI到VUI的变化。
第二个,我发现在中国市场有很多像长租公寓、学生宿舍、工厂宿舍,这些地方洗衣机联网,装一个二维码变成一个可能的事情,洗衣机分时租,洗一次三块钱,洗衣机本身价格不贵,找一个金融公司,一起把设备融资租赁或者买了,买了之后由用户自己去使用,这形成了一种新的业务模式。起码我今天看到的,可能比我在家里把洗衣机连起来要靠谱。我觉得可能未来还会有更新的应用场景出来,技术上提前做准备了,自然就会在这些业务上有机会的时候,就有东西就可以拿出来用,所以我们最近在这方面的业务掌握还不少。
----------------------------
我们注意到,海尔要做白电服务,主要在大学校园里,TCL也已经开始做了吗?
王成总:我们都已经做了很多,而且增长速度非常快。TCL在这方面已经形成了非常好的布局,除了我们有这些硬件设备研发生产能力,在国内分销网络的能力,我觉得在全国范围内我们应该是最有机会之一,在人工智能、在物联网方面的应用是最有机会做成的之一。
另外,很多业务也需要做一些相关联打通的设计,所以像独立的公司和研究部门也运作了很多,积累了很多。除此之外,我们还有像十分到家这样的独立第三方专门为用户服务的公司。十分到家应该讲还是一个非常有吸引力和实力的公司。我刚才讲的业务就可以跟十分到家来合作。全国有3、4万个经过我们认证的工程师,什么地方什么东西坏了,甚至里面有一个小传感器他知道快要坏了,他就自己上门去修了,这些人都是分散在全国各地的,通过我们的APP可以把这件事情全部搞定,这些也是打开了在商业方面的新的应用场景,就是2B的业务。
----------------------------
TCL在本次CES展上展出的产品确实上了一个台阶,在业务扩张的想象力能不能给我们描绘一下?
王成总:海外市场彩电的需求还是非常强烈的,基本上来看2017年所有的新兴市场,彩电的流量都是在增长的,发达国家市场稍微有点下降。单从硬件销售这一点上TCL一体化的能力和产品,包括研发的实力,以我们多年已经开始在海外建立自己的网点有非常多的帮助,我个人非常有信心能看得到我们海外的业务会迅猛增长的前景,你说的想象力我觉得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最近大家炒得最热的人工智能。在国外我们看到了苹果、亚马逊卖他那个盒子,今年谷歌投了很多广告在传播“Hey,Google”,实际上他也感觉到这方面应该有竞争的压力,也想要加快人工智能,特别是语音助手能够在硬件设备上更多的厂家能够导入。
----------------------------
听工作人员介绍,通过语音来搜索节目,在海外市场是参与内容分成的,这一块是不是除了硬件之外连内容的收费也是一个考量?
王成总:在海外市场,尤其在一些发达国家的生态基本上已经具备了雏形。像谷歌、亚马逊为什么会把他们智能语音系统卖得这么便宜,就是增加用户,但是用户的粘性可能并不好。我觉得在应用场景上还有空间,电视是最天然家庭的声音图像设备。如果说我们把电视的声音的,音响用起来,还有一个屏,这个屏一定可以让语音助手跟用户有更好地互动,还有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我觉得这个可能会创造出更多的应用场景。智能电视作为整个智能家居真正的中枢的时间可能不会太久,所以我觉得这是第二个非常大的想象空间。
关于视频节目,包括在中国广告的运营,智能电视广告的运营,会员的运营,甚至在网上,电商的运营对于整机厂来说是新的盈利机会,电视系统相对还是比较封闭的,这样的一个入口还是智能电视的生产厂家说了算。当然这很难说整个生态都由一家整机厂商就建立起来了,一定是要跟别人合作,变成了整个生态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个过程中实现整机厂商超出硬件设备的价值,也是马上能看得到的,实际上各个整机厂家在这方面业务都不仅实现了正向的现金流,而且都实现了盈利,只是说盈利多少不同。
盈利规模有点小
王成:不用担心,传统媒体,电视台的收入,广告收入,2017年的线上广告收入可以查。手机、PAD,可能在其它的一些新的入口上。电视是非常有机会的。现在大家很难对电视上的APM做合理的定价,因为这个事情也没法参照,而且也没办法建立一套系统监督,这套系统还做得不是很完善,其实产业进行了很多的工作,包括我们,我们成立了欢网这家公司,跟长虹一起合资,我觉得互联网电视OTT广告的价值会越来越多。
----------------------------
在大屏的市场的占有上,TCL在2018年会不会有所动作?
王成总:激光电视的技术我们也是在跟踪,有专门的研发人员。如果单纯想做产品的话,我觉得对我们来说也并不是一件特别难的事情。当然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业务的选择,其它的企业说这是非常好的解决低成本大屏的方案,我觉得一定程度上是有道理的。液晶电视有液晶电视技术上的特长,包括亮度相对比较高,不太受观看环境的影响,画面的清晰度等等这些大家也是觉得更容易接受。我觉得现在我们中国市场主流的尺寸是55寸,会一步一步升级,65、75,甚至85,但是你说有多少家庭都能够消费比85寸更大的电视呢?我觉得还是少数。
----------------------------
有人认为高端用户的利润比较高,因此未来会主做高端,您怎么看待?
王成总:我觉得高端这个想法挺好的,高端的话就要满足高端人群的需要,他需要的是什么,他需要画质好,亮度高,对比度,色彩,需要这些东西,还需要有一个过程去演进,我不能说人家这个产品做不到。
----------------------------
TCL在海外市场已经进入了很多国家,是怎样去发掘不同国家不同大洲的习惯,并且跟整个集团迅速来生产制造?这是一个怎样的判断的过程?
王成总:我觉得国际化最难的部分,还是不同国家的消费者真正需求的不同,但是又没办法每个国家搞出不一样的东西来,这里面有开发的成本,有效益有经济的问题,必须要考虑做一些取舍。从电视这项产品来说,我想基本的东西是一致的。但是确实不同的消费者会对选购一件商品上的优先级是有差距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国家这个维度来的,不同的国家,随着品牌在当地发展的时间、发展的状态,可能这个品牌的目标市场也会发生变化。其实国际化,包括日韩的企业,一开始进驻的时候,还都是以一个标准化的实体,甚至低于标准化的价格在销售和获取市场。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他再向市场提供一些稍微有一点差异化的东西,但是价格可能跟别人的标准差不多。再往前发展,就发展出一个非常差异化的产品,价格更高,我觉得这个是一个不断往前衍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制造商,要去看在哪一个阶段去开发什么样的产品,判断要素的优先级,然后针对这些市场可能会给我们带来的投入和产出的分析,来判断在哪个市场做出什么样的产品。
不同国家的市场、不同层级的细分市场对产品的细分要求都不一样,对我们来说也都不一样,我们一定是要做一个通盘的考虑,但是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以我们X、C、P、D、S,以我们在中国发展的这5个系列作为版本去发展,然后在里面做比较大的市场的比较显著的需求,做一个分类的设计。
----------------------------
北美的市场,有什么经验可以复制到其他区域的?有哪些需要做的事?
王成总:北美的经验第一是垂直一体化,北美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华星也在非常合适的一个时间点,跟我们做这么多供应链上稳定的政策,我们之前能把一些量锁定,不受市场波动那么大的影响。而其他的供应商可能没有华星配合这么好。这是TCL的优势。
第二个还是在合适的点选择了一个合适的智能化的产品,我认为这个机会在于智能化给我们带来新的机会,设备的智能化、互联化给我们带来新的机遇,包括人工智能。像三星超过日本厂家,实际上也是抓住了从模拟化转向数字化的过程,从CRT、背投这种上一代的显示技术往平板显示技术发展,也是按照这样一个规律。我们一定要看下一个转折点是什么。今天正在发生就是这样的事,为什么TCL我们在美国选择找一个成本非常合理的、差异化的智能电视去切入?而不是说做一个普通的电视,能够收视信号?做这样的产品一定没有前途。所以我们选择合适的时间,找到一个又低成本又差异化的智能产品,智能电视。
第三个就是我们的团队,这个团队是以美国当地的团队为主,他们经过这么多年学习、努力找到了跟当地消费者、跟当地的客户沟通的方法,知道他们更加关注什么。
每个市场都有每个市场的节奏,每个市场的产品、消费的特点又可能不一样,我们的供应链包括研发的团队,需要考虑怎么样同时支持这么多项业务。这里面对我们整个全球的运营市场,包括跟后台资源的分配,都有关系的。从前到后这一条线打通了,我觉得人在这中间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三个要素:第一个我们是立体化。第二个合适的时间点低成本差异化的智能产品。第三个是人+团队。我把它叫一二三。我们怎么样把这个经验复制到其他区域去,我的意见是三二一,先把人这事办好,有了人这事就好办,很多大市场摆在这里,我不敢去做,因为没有好的团队。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就是中国人的国际化。中国人没国际化,你想在这个地方把生意做好是不可能的。这个事情干好了,花个一两年时间,甚至沉下心来在当地去找到什么是低成本差异化的智能产品解决方案,把这个跟我们研发的兄弟一起研发好。最后再这些市场上,联合华星,资源一给我,没有我们打不开的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