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今天格兰仕以世界微波炉第一品牌闻名于世,但很多人可能没想到,格兰仕一开始是做“鸡毛掸子”出身的。创业于1978年的格兰仕,是中国家电业为数不多的与改革开放同龄的中国企业。回首过去的40年,格兰仕发展的每一步,都镌刻着时代的印记。
1978年,改革开放拉开序幕,南粤大地成为了经济变革的前沿。同年,格兰仕创始人梁庆德秉承着“能吃饱饭”的初衷,带领23名社员在顺德的一片荒滩上创业,从此彻底改变了这片土地的面貌,和几代格兰仕人的命运。
格兰仕创业所在的荒滩
一穷二白,是改革开放初期最主要的社会特征。毗邻港澳的珠三角,为了解决资金、技术、原材料等的缺乏问题,率先在全国引进了“三来一补”的发展模式,为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1983年,桂洲羽绒制品厂(格兰仕的前身)与港商、广东省畜产进出口公司合资兴建华南毛纺厂,开创了出口合资的先河,当年创汇400多万美元,是当时顺德桂洲镇最大的企业。
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外汇短缺,佛山市通过各种措施鼓励企业进行出口贸易创汇。
“那时格兰仕的目标只有两点,第一是保持持续的生产,让大家能够吃饱饭,第二是为国家多创外汇。”回忆起格兰仕当年的起步,格兰仕集团董事长兼总裁梁昭贤记忆颇深。
在时代背景下,格兰仕的产品百分百出口,为国家创汇上亿元,成为那个时代的明星企业。
80年代,也是中国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年代,而1984年,乡镇企业终于迎来发展的转折点。
这一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四号文件《转发农牧渔业部〈关于开创社队企业新局面的报告〉的通知》,不仅将“社队企业”更名为“乡镇企业”,而且赋予乡镇企业不同于社队企业的新的性质和内容,乡镇企业有了更多的自主权。格兰仕在乡镇企业管理变革中,也沐浴着时代发展的春风。
80年代末,格兰仕在轻纺行业已经做到整个亚洲最大,影响力最强,盈利最好,被权威媒体誉为“珠三角的金凤凰”。时至1991年,格兰仕年实现了当年公社党委所规划的“办成亿元工业区”目标,进入“中国乡镇企业十大百强”。
邓小平视察南方讲话发表,标志着中国改革进入新的阶段。1992年,顺德再次展现出“敢为天下先”的拼搏精神,大胆启动企业产权制度改革,以进一步激发经济发展活力。刚刚向家电制造转型的格兰仕,再一次面临着命运的抉择。
勇于改制还是安于现状?这是格兰仕上下所有员工内心反复挣扎的问题。当地很多企业员工思想观念上转变不过来,认为企业改制之后就会失去保障,因此对于进一步改革也是踌躇不前。
经历了反复的思想斗争,格兰仕的改制终于起步,而也正是这一次改制,进一步激发了格兰仕的发展潜能。
1994年,格兰仕由乡镇企业转为公私合营制企业,次年微波炉市场份额就占到全国的25.1%,成为行业的一批黑马。而这,仅仅距离格兰仕以微波炉为切入口进军家电制造业过去三年时间。
随着格兰仕在1998年全面启动全球营销战略,其微波炉产销规模达到世界第一,年产能达到450万台。
格兰仕明星产品矩阵
改革开放持续深入,格兰仕也紧跟时代加快了发展步伐。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的产业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格兰仕抓住新的全球化机遇,迅速融入到全球大分工、大合作的家电产业链中。
当前,对外经济发展成绩斐然,全方位开放新格局逐步形成,格兰仕每年近5000万台产品,走向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家庭之中。多年来,格兰仕在厨房电器、空调、冰箱等品类成为“中国出口十强”,已成为中国制造走出去的一张靓丽名片。
第124届广交会,格兰仕复古系列冰箱引起外国采购商浓厚兴趣
经济蓬勃发展、经济总量连上新台阶的40年,是成功从低收入国家迈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的40年,社会的消费能力也与日益增。为满足“消费升级”中,人们日益增长的品质消费需要,格兰仕不断加强技术和产品研发,面向市场推出了越来越多的品质家电。
而面对近年来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格兰仕也进行着“砸锅卖铁”的自动化升级。“只有彻底地转型升级,加大技术创新力度,格兰仕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后劲,” 梁昭贤表示。
格兰仕自动化生产线
凭借着多年的技术改造,格兰仕当年引进的手动生产线早已升级换代为自动化生产线,并成为了家电业最具效率的企业之一。精心打造的全产业链制造,也成为格兰仕的骄傲。
“格兰仕是改革开放的同龄人,我们是这个伟大时代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在多个不同场合,梁昭贤这句话常挂在嘴边。实际上,作为一家与伟大时代同行的民营企业,格兰仕凭借着自身的奋斗,为人们带来更美好的生活,不断为改革开放默默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