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科技数码 > 正文

智能怪圈:用骨传导耳机听音乐就是伪命题

发布时间:2016-05-25 09:50:38 来源:原创 作者:王罗浩

耳机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备电子产品了,无论是大街上、公交上,甚至是商场或者咖啡厅,总有很多人耳朵里塞着一副耳机,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耳机发展到现在也出现了很多品类,平头耳机、入耳式耳机、耳挂、头戴式耳机,当然,还有今天我们要聊的【骨传导耳机】英文名称是BONE CONDUCTION。它利用骨头振动的原理,将声音传到自己的头骨上,通过头骨,直接传送到内部耳神经,不需要耳膜的振动。

智能怪圈:用骨传导耳机听音乐就是伪命题 智能公会

刚刚听说骨传导耳机,觉多还挺神秘的,这种耳机跟我们平时听的耳机有什么不同呢?于是会长也怀着好奇的心理买了一个,可是没用几天,我就已经受不了了。。。到底是为啥呢?听我细细道来!

智能怪圈:用骨传导耳机听音乐就是伪命题 智能公会


一般来说,我们听到声音有两种途径,分别是气导和骨导。对于一个听力正常的人来说,当说话的时候,自己听到的声音,其实是气导和骨导两种声音传播方式的叠加的结果。因为骨导的速度比气导的速度快,根据说话的音量大小,最终听到的骨导与气导的声音比例也不同。

智能怪圈:用骨传导耳机听音乐就是伪命题 智能公会

气导音传输途径是“声波-耳廓-外耳道-鼓膜-锤骨-砧(zhen)骨-镫骨-前庭窗-外、内淋巴-螺旋器-听神经-听觉中枢”。

骨导音传导途径为:“声波-颅骨-骨迷路-内耳淋巴液-螺旋器-听神经-大脑皮层听觉中枢”。

智能怪圈:用骨传导耳机听音乐就是伪命题 智能公会

骨传导技术的耳机不是通过空气传播声音而是通过骨震动来传播声音 即使你捂住你的双耳,把耳机紧贴到你的耳朵上方的骨头上,也能听到声音。 据说作曲家贝多芬之所以在失聪之后还能进行音乐创作,据说他就是尝试了由乔瓦尼•菲利波•英格拉西亚发明的一项技术——咬着一根与钢琴相连的棍子就可以听到由颚骨传来的音乐,这应该算是骨传导原理的早期应用。

智能怪圈:用骨传导耳机听音乐就是伪命题 智能公会

1935年,艾格·汉德(Edgar Hand)首次开始给病人配备骨传导耳机以帮助其听到周围的东西,随后骨传导逐步纳入了医学研究范畴,直到21世纪初形成电子消费品被广大世人所知。

近几年,有些企业把骨传导耳机应用到了蓝牙耳机上,可以避免传统耳机长时间佩带耳机不仅会引发耳朵的肿胀和不适。而使用骨传导耳机时只需要将发声单元贴到耳朵附近(以附近头骨凸出的地方为宜)即可以正常使用了。

智能怪圈:用骨传导耳机听音乐就是伪命题 智能公会

在体验中,会长佩戴了一段时间骨传导耳机,发现耳朵确实不疼了,但是被耳机夹住的骨头部分却有些麻胀感,原来由于声波是从耳机发出后需要直接震动耳骨,如果稍微将发声单元远离皮肤哪怕是1mm的距离,由于空气的介入就会直接让声音从骨传导变为气传导,直接和外界声音混杂在一起,会明显影响听音效果。这就意味着,耳机和人皮肤之间不能有一点的间隔,骨传导耳机的发声单元必须紧贴头部皮肤,如果耳机的框架把耳机箍得很紧,难免会有“夹头”的感觉,用骨传导耳机听音乐,音量小了听的不是特别清楚,而且中低频损失比较严重,音量开的大的话,发声部件震动较大,长时间佩戴也就会产生麻麻的震动感!

智能怪圈:用骨传导耳机听音乐就是伪命题 智能公会

对于用骨传导耳机接打电话的人来说,当你通话的时候,不会影响外界声音的分辨(手机铃声、列车/汽车到站提醒、路上的汽车警示喇叭等等),当然如果外界声音十分嘈杂,也会影响通话时的清晰度。

智能怪圈:用骨传导耳机听音乐就是伪命题 智能公会

在会长体验中,发现骨传导耳机和传统的耳罩式耳机一样存在很明显的漏音现象。虽然骨传导耳机能清晰地将声音通过头骨传入内耳,但其封闭性并不好,产生的声波必然是全方位发散,肯定会有一部分引起空气振动进而产生漏音。另一方面,由于传统耳机阻塞了外界声音的进入,一定程度上强迫用户去注意听耳机播放的音乐,所以觉得听到的声音比较大。由于使用骨传导耳机时耳朵能清楚听到外面的声音,相对而言,耳朵听到的声音就小了许多,甚至会被用户当做环境声音而无意识的忽略掉。

总体来说骨传导耳机确实有新意,不伤耳朵、听音清晰再加上对特殊环境的适应性更好等特性还是非常值得赞赏,但是如果你是一个音乐发烧友,千万别指望骨传导耳机能给你带来多么美妙的音乐体验!

发表评论4条

  • dongwx

    涨姿势了

    2017-10-31 15:48:20
  • 游客

    涨姿势了

    2016-05-25 15:15:32
  • 游客

    啦啦啦啦

    2016-05-25 12:06:49
  • 游客

    不错!

    2016-05-25 12:00:16

相关标签

热度视频
广告